穿成作精老太,别人逃荒我开荒 第323节(第2/3页)

包括音乐技能的培养,更注重音乐对人的道德和情感的影响,要求学得其中一个乐器陶冶情操。

    江枝想起夏秀才他们这些读书人,不是会弹古琴,就是会笛箫。

    吟哦之时摇头晃脑赋有音律,比自己唱的“人生短短急个球”好听多了。

    至于乐器,现代大学毕业的江枝只有“退堂鼓”敲得好。

    还有射:表面上是射箭技术,实际需要锻炼体格,参加各种体育活动。

    就好像李白能仗剑走天涯。

    孔子佩剑(德)后背弓箭(礼),身边带着七十二弟子,告诉大家要以德服人,以礼待人。

    御:驾驭马车的技术,在现代就是大学生要考驾照。

    书:书法(书写,识字,文字)。

    数:算数,即理数、气数,古代有九数之说。

    东汉的郑玄在他的《周礼注疏·地官司徒·保氏》中引郑司农所言:“九数:方田、粟米、差分、少广、商功、均输、方程、赢不足、旁要;今有重差、夕桀、勾股也。”

    东汉就有勾股定理,再想想秦始皇时就有的“九九歌”,江枝庆幸自己没有得意洋洋说教人乘法表,那真是打脸。

    今人的一切都是在古人传下来的基础上发扬光大,光是一个古代版奥数“鸡兔同笼”就要算翻一堆人。

    江枝彻底叹服于先人的聪明才智,也为徐家村孩子们的幸运高兴。

    比起自己那几句学会识字算账,这才是合格的古代版教育。

    谁再说古人死读书,江枝就跟谁急,一个书生真能懂这么多知识,随便比一个985大学生拿得出手。

    章县令说完六艺又是八雅,洋洋洒洒一讲就是一个多时辰。

    田桃、夏元,田小泉等大孩子听得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他们也知道科举当官很难考,此时听到君子六艺,感觉比听夏秀才的课还有趣,能学的东西太多了。

    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第一次听这么久的课,听又听不懂,学又学不会,教室里暖烘烘的,靠在一起已经睡着了。

    磊哥都快急哭了,拉拉彩霞又拉拉妮妮,让两人别睡。

    也有几个大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抠脚扯衣服,完全听不进去,比如徐根有家的徐强,林家的林小虎。

    也有孩子很激动,马关家的两个儿子就在不停炫耀他们的拳脚功夫,那是每天练出来的。

    以后自己不再是莽夫,那叫君子六艺中的“射”。

    第465章 琐事

    章县令难得当了一回小学老师,心情愉快。

    趁着这份欢喜,江枝拿出早就准备好了的笔墨纸砚,请他给徐家村小学堂写一个校名。

    章县令欣然同意,他已经知道这处学堂的学生不交束脩,能免费入学。

    而且村里尊师重教,对夏秀才也是礼遇有加,这份恩泽应该流传下来。

    于是略一沉吟道:“江村长捐资助学,又以药坊起家,就取‘青泉’二字。

    一是青泉湾药坊,二是让学子们饮水思源,牢记徐家村施学之恩情!”

    说完就提笔写下“青泉学堂”四个大字。

    章县令讲学时,徐家村的村民早已经聚集在外面静听。

    如今外面的屋檐宽,足够几十个人或坐或站,既能听到里面的话音,也不影响上课。

    村民们见到县令讲完课,又为学堂书下墨宝,立即大声欢呼鼓掌起来:“感谢县令老爷!”

    “多谢墨宝!”

    “县令老爷学问高,简直是那种吃够桑叶的蚕,张口就吐丝(诗)!”

    “那是肯定的,县令老爷是文曲星下凡……”

    章县令微笑。

    他很喜欢徐家村这里村民的大方开朗,就连小孩子都是活泼可爱。

    虽然官员需要的是沉稳含蓄,可见到这种鼓掌欢呼的事谁都喜欢。

    章县令只以为徐家村是活泼开朗,却不知道,这里早已经是夸夸群。

  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