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弑君夺皇位(第7/8页)

管能言善辩:“只因听到传言,谓汉王千岁遭遇不测,群情激奋,难以约束,小人故而随众前来。”

    “汉王在宫中侍疾,乃万岁钦点,不测谣言,出自何人之口?”杨广追问。

    “但愿是误传,小人想,只要见到汉王千岁,大家自然也就放心了。”总管的答话仍是咄咄逼人。

    汉王府兵将群起响应:“请殿下放汉王千岁同我等见面。”

    杨广回头吩咐姬威:“把汉王请来。”

    “遵命。”姬威应声便走。

    “慢。”宇文述拦住他,凑至杨广耳边说,“殿下,杨谅应杀,不能放虎归山留下后患。”

    杨约也低声说:“放虎容易擒虎难,当机立断,宰了他!”

    “不可,他毕竟是本宫同胞手足。”杨广断然拒绝,再次告知姬威,“请汉王来此。”

    姬威去不多时,果然引汉王杨谅来到。当杨谅出现在宫门时,汉王府兵士齐声欢呼起来:“汉王千岁,千岁,千千岁!”

    杨谅眼噙泪花,激动得连连拱手:“多谢弟兄们,本王宣布,每人赏银十两。”

    杨广嘴角现出轻蔑的笑意,对众人说:“你们看,汉王可是一根毫毛也不少啊。”

    杨谅吩咐总管:“你且带兵回府,本王还要在万岁驾前侍疾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了。”杨广悲色上脸,“父皇业已殡天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!”杨谅怒视杨广,“父皇适才尚是谈锋甚健,气色极佳,怎么会?”

    杨广泰然自若:“天有不测风云,何况父皇早已病危。”

    “你!”杨谅手指杨广面门,“定是你做了手脚。”

    “一派胡言。”杨广嗤之以鼻。他未及反驳,只见一彪人马来到,为首大将,乃是李渊,身后精兵足有上千。

    杨谅如见救星。他心中有数,李渊平素对杨广印象极差,如今自己多了帮手。忙迎上去见礼:“李将军来得正好,杨广大逆不道,谋杀万岁,正当讨伐。”

    “参见千岁!”李渊还礼,并不多言。

    杨广带着敌意发问:“李将军,无旨宣召擅自带兵入宫,该当何罪?”

    “殿下,末将闻报仁寿宫有兵马集结,惟恐万岁有虞,故而领兵护驾。”

    “哼!你怕是没安好心吧。”杨广料定李渊必与自己过不去,如今形势十分不利,他急切地盼望着杨素的救兵。

    杨谅急于同李渊结成联盟:“李将军,杨广弑父,罪大恶极,理当同讨之共诛之。”

    杨广知道眼下真要动武,他只有死路一条,便采取拖延战术:“汉王之言纯系无中生有,本宫乃父皇、母后共立太子,父皇病危尽人皆知,继位只在早晚之间,我何必有此禽兽之行。王弟既有此说,想来必有此心。”

    “你休想倒打一耙!”杨谅决心当众挑明,“你对母妃不轨,父皇又已废你,改立杨勇为太子,你气极败坏狗急跳墙便对父皇下了毒手。”

    “笑话。”杨广沉着应对,“请问圣旨何在?”

    汉王府总管抢答:“杨玄感大人携旨出宫时,被你手下爪牙将圣旨抢走。”

    “全系谎言。”杨广镇定自若,“这无凭无证的编造,是无人相信的。”

    总管岂甘示弱:“杨玄感大人就在后面,他可以当众作证。”

    杨谅发话:“请杨玄感大人前面来回话。”

    这里未及找到杨玄感,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响起,杨素率两千骑兵来到宫门。杨广悬着的一颗心,方始放下。杨素是在获悉汉王府出兵后,紧急调集两千马军赶来的。杨素很不客气地质问杨谅、李渊:“二位为何兵发禁地?”

    李渊抢答:“末将闻知仁寿宫有兵马集结,惟恐万岁有失,特来护驾。”

    杨谅则是针锋相对:“本王是来讨伐弑君杀父之贼杨广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分明是借口嫁祸太子,谋位夺宫。”杨素警告,“汉王千岁,识时务者,立即收兵回府,或可保住王位,免遭惩处。”

    杨谅疾呼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