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斗气仁寿宫(第2/7页)

,早晨沉湎床榻,日间委靡室中,半月之久足未出户。今日早饭,文帝特来与她共同进膳。饭后,刘安近前建议:“娘娘,多日不曾外出,今日气色甚佳,又值天气晴和,何不到御花园中走走,散散心凤体自会痊愈。”当然,文帝并不知这里有杨广的阴谋。

    独孤后看看杨坚:“不知万岁可有此兴致?”

    文帝心情极好:“爱卿,待朕陪你同游。”他不知已是中计。

    帝后同乘车辇在园门停下,携手相伴入园。池水尚未结冰,游鱼穿梭可见,阳光照在身上,送来融融暖意。独孤后兴致颇浓,不觉信口吟诗:

    劲松翘首雪初残,寒柳轻拂暖如烟。

    一泓池水凝秋碧,数尾游鱼戏枯莲。

    亭台争艳迷人眼,琴鸟和喧祝君安。

    最是红梅欺妾面,敢领风骚唤春还。

    文帝听得喜上眉梢:“爱卿文采飞扬,朕也凑趣作诗一首。”他缓行徐吟:

    一生多征战,弹指双鬓斑。

    何惜抛血汗,赢得锦江山。

    不羡红梅艳,松柏耐奇寒。

    糟糠心常眷,国玺永世传。

    独孤后参透诗中意,发软的身躯靠过去:“万岁,臣妾如这初冬杨柳,枝叶将枯,还不嫌弃?”

    “结发夫妻情当同生共死,朕与爱卿永不分离。”文帝右臂揽住独孤后,任她紧紧靠过来。

    百尺楼上,杨勇看得真切,攫破喉咙震天价喊了一声:“父皇,儿臣冤枉!”他没想到今日独孤后同来,内心里一切仇恨不满都集中到独孤后身上,止不住发泄出来:“母后,你太狠毒也!害得儿臣好苦。”

    文帝、独孤后循声望去,见一人穿得花花绿绿,又跳又舞乱喊乱叫。文帝乍然间未听清杨勇在喊什么,也未认出那人就是杨勇。止不住有点惊慌:“这是什么人?为何大呼小叫?”

    独孤后心中有数,知道那人就是杨勇,但未想到杨勇竟是这妖魔鬼怪一般。当她听到杨勇的叫骂,不由怒火中烧:“逆子,不可救药也!”

    文帝疑虑地问:“他是见地伐?”

    独孤后又气,又对杨勇的形象有几分怕:“正是那个畜牲。”

    杨勇拉满弓,搭上箭,对准文帝、独孤后,此刻他心绪不由自主地烦躁起来,无数委屈怨恨齐上心头,不觉又高声叫骂:“昏君、奸后!看箭。手一松,箭书带着风声直飞过去。

    文帝不明就里,惊叫一声:“不好!逆子要行凶报复。”

    刘安早有准备,挺身将文帝、独孤后挡住:“万岁、娘娘当心!”箭书恰好落在他脚下。刘安神不知鬼不觉将袖中带的一支箭抖出,再将箭书袖起藏好,转身把羽箭向帝后展示:“万岁、娘娘,杨勇有杀机,二圣快快离开这里,以防不测。”

    文帝、独孤后顾不上多说,跟随刘安拔步急行。

    百尺楼上,杨勇见帝、后匆匆离开,猛然醒悟,意识到自己适才言语失当,跳着脚急呼:“父皇、母后,你们回来,儿臣受不了啦!当面请罪,饶了儿吧。”

    此刻,帝、后那里不听他这些,转眼出了园门,上了车辇。喘息方定,刘安呈上羽箭:“万岁、娘娘,杨勇欲用此箭行刺。”

    “孽障!畜牲!”文帝跳脚大骂。

    独孤后接过羽箭一折两段:“万岁,如此不肖之子,还留他何用,传旨枭首吧。”

    “见地伐端的罪该万死!”文帝怒不可遏。

    “就请万岁传旨。”独孤后催促。

    事到临头,文帝又复犹豫:“爱卿,端的说杀就杀?他毕竟是你我的骨肉呀。”

    “万岁,见地伐已丧天良,饶恕不得。”

    文帝又思忖许久:“咳!如今他已生不如死,传旨姬威,将百尺楼门窗封死,严加监管,不许杨勇出楼门一步,有病不予医治,听任其死。”

    “万岁,逆子放箭行凶,缘何还手下留情?”

    “爱卿,如此看押,想来他也活不多久,何苦定要砍头?”文帝吩咐一声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