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嬴鱼 第110节(第3/4页)

也要分一点,外族人比例太多了不好,目之所及都是外族人,容易养大他们的心,将秦地当成了他们可以造反的地方,最好多迁一些中原人过去,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,谁才是这里的主人,而他们,只能顺从秦国的统治,接受改变。

    北地郡的郡守不止一次的跟他抱怨,北地郡的百姓太少了,那边大河沿岸的土地(宁夏平原)也很肥美的,他听从公子鱼的建议,在那里修筑梯田,如今已经找到些许窍门,只是,人太少了,这么多的地压根没人种,梯田修筑更是遥遥无期啊。所以,这次分俘虏,北地郡可以多分一些。

    还有上郡......

    唉,若是多分给北地郡一些人口,上郡恐怕就分不了多少了,更别提栎阳了。

    啧,这从杀人改俘虏的策略还是赵鱼跟白起提出的?如今这战俘已经得了,不分给栎阳,好像不是很厚道的样子啊......

    要是能从韩地多迁一些百姓过来就好了,不,不行,河东郡郡守才给他上了奏文,说是今年河东郡春耕艰难,因为人太少了。

    唉,赵鱼怎么总是跟他出难题,他就不能把这些难题都自己解决了吗?!!

    第109章 攻韩

    秦王四十三年一整年都很平静。

    似乎是被秦国闪电般夺取韩国汾水两岸大片土地,并且迁民万户于秦的举动给吓住了,诸国纷纷停下眼前的攻伐算计,将目光投向了西边。

    秦国国内正在搞大生产大学术交流呢,忙的很,压根没工夫搭理其他国家。

    十一万韩人无论愿意不愿意,都被迫投入到秦国的大生产大建设当中去了。

    大生产就不用说了,秦王钟爱北地郡(上郡郡守大酸),分了三万韩人于此地,青壮去采盐矿、碱矿,妇人去洗羊毛,老弱孺去做些放牧、看管牧草等简单的活计。空出手来的秦人则是在栎阳令派来的大匠的指导下,开建皂坊,准备生产百姓能用得起的肥皂、甘油等货物。

    除了开建工坊,走马走车的路要修起来了,渭水与泾水交汇处的淤泥河沙要溢出来了(此处参考泾渭分明这个词语的来历),需要重新疏通一下渭水和泾水的河道,随着堆肥技术的推广与成熟,秦国每年能耕种的土地变多了,更加需要人手将种子都种下去......

    以及,秦国要建造一座举世闻名的学宫,正好山东学子们奔着荀子的名头来秦了,来来来,咱先别抨击秦国的国政如何,众位学子们,咱们先给秦国的学宫做个设计图吧~~

    学宫设计图很快做好了,然后火速开工——

    这些都需要人啊!

    山东诸国见秦国打了韩国这么一下就忙活的不可开交,以为这就是终点了,便也缓缓放下心来,又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。

    然后,在第二年,秦王四十四年的时候,秦国又火速出兵,攻打韩国的南阳之地,欲取韩国的太行道,拦腰折断韩国上党与韩国王都新郑的联系。

    带兵的也还是同一个人:白起!

    杀神白起,怎么又是这个白起?!

    你秦国没有将领了吗?

    相较于更靠近秦国河东郡的汾水两岸土地,南阳土地并不好攻打。

    山南水北为阳。

    韩国的南阳之地,并不是指某个城,也不是指某个邑,它是一片土地的总称。

    韩国的南阳之地,正是太行山东南黄河北岸的一片沃土。

    愚公移山的故事就

    发生在这里。

    南阳土地有多么重要呢?

    南阳不仅是韩国的咽喉要地,也是秦国东出必经之地!

   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,秦国东出,有不止一条通道。

    走水路,沿着渭水进入大河,沿着大河一路向东,然后找个水势平缓的地方登岸就行了,比如说之前已经打下来的怀地和邢丘。

    走陆路?

    不大好走。

    大河南岸不是一个好选择,函谷关就在大河南岸,出了函谷关,就是韩国和魏国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