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京之暮雨朝云(76-80)(第12/13页)

的燃烧她还剩下什么?回不了头了,最后再任性一次又何妨?

    但京京能承受吗?这对他是否公平?还有萱萱、思高和思远,能接受哥哥也是爸爸的荒唐伦理现实?

    灯火辉煌的夜晚,孤独和愁绪为何能轻易撩拨心弦的寂寥?

    自古多情空余恨,痴心从来只留痕。

    今日立秋,午间下了一场短时暴雨,气温凉爽一些,但节气上并未出伏,依旧会延续暑热。

    若是真正有凉意,且还待白露过后。

    历书上说,立秋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转为阴盛的节点。

    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是华夏宣传部新闻局的办公场所。

    新闻局下属政策理论研究处也归设在同一座大楼中办公。

    七楼的办公室,谢惠兰伸了个懒腰,活动了一下有些酸麻不适的颈椎。

    作为国字号的公务部门,38岁的轻1之龄已然担任了研究处副处长,宣传部又格外特殊,部长是中央政治局委员,堂堂副国级,往下各职位都是提一级的,分管媒体舆论喉舌,政策导向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她这个副处长却是实打实的副厅级,虽然不显山不漏水,低调惯了,可是在明白人眼里,无人敢小觑她这支冉冉上升的潜力股。

    基于她的姓氏,不少人都在暗暗揣测,假如当真是那家的后辈,千万得拭亮眼睛,行个方便等同卖个人情,谁还傻乎乎地试其锋芒?

    皆因眼下的政治局委员,京城市委书记姓谢,央行副行长姓谢,发改委主任和民政部副部长也姓谢。

    看了眼腕表,突然醒悟过来,想起今天是婆婆陶凤英的50岁生日。

    婆媳关系虽然不睦,表面上总得维持一团和气。世家大族的体面,如同光鲜亮丽的锦缎,高贵雍容,需要尽情摆在台面上展示。

    而内衬一团败絮,又有几人在意?自己的婚配,本就掺杂着政治联姻的意涵。

    大树成荫,枝繁叶茂,挡得了风吹雨淋,防得住沙尘肆虐。

    可两户结了秦晋之好,真就能成通家之谊?倒也未必,尤其是一家如日中天,另一家却不温不火,虽是姻亲,情谊也就不过泛泛了。

    况且,丈夫童家对自己更是颇有微词,一来岁数比童重足足大了五岁,结婚五六年肚皮半点动静也无。

    童家虽远远比不上谢家,可毕竟也是不凡,势力在军方举足轻重,又是白家的姻亲。

    丈夫童重作为两代单传的独苗,整个家族未来的继承者,总不能断了香火子嗣?

    公公婆婆也委婉的暗示数次,希望夫妻俩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,言外之意,能生赶紧生,若是不能生育就识相大度一点,也别再拦着丈夫外遇了。

    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任你娘家再是荣耀夺目,显赫贵胄,终究化为原形,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又有什么价值?

    更何况,谢童两家政治理念分岐颇大,近来局势又敏感,渐渐已是形同陌路了。

    童重几年来数次暗示,希望借助谢家的政治资源助力,

    好早日攀上关键位置,为今后仕途奠定夯实基础。

    一日夫妻百日恩,彼此虽然没有多少深厚的感情,如今做了同林鸟,栖在一个窝,亦算富贵不让,荣辱与共了。

    带着丈夫的诉求,谢惠兰回娘家时探询了长辈的意思。家里的态度却很是淡漠,模棱两可,资源自然有,但谢家后辈也不少,要提携也得优先提携自家人。

    而且,谢家站在更高处,虽非一览众山小,对童家的未来走向分析并不乐观。

    谢惠兰有点不悦,既然如此,那当初又何必将自己嫁入童家?

    女子再卓尔不群,生于政治世家,也终究不过是件货物,待价而沽,有时走眼,蚀了老本。

    陆续提了两三回,谢家也不好太绝情,但言说政治资源不是萝卜白菜,女婿若真的可堪造就,谢家自然可以在关键时刻使力助推一把,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在35岁之前凭一己之力跨入正厅,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