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节(第2/3页)

  顾筱从善如流,躺在了沈羲和身边,沈羲和打着扇子,有微风拂过,这样睡也睡不着,他便说起朝中的事。

    “郑昭已经认罪了,三日后斩首示众,他的案子牵扯了二十多人,朝中会沉寂一段时日。而且空了不少官职,如果猜的没错,我应该不在六部了。”

    周牧之言语中有暗示,但圣旨还没下来,沈羲和也不敢妄言。

    他喜欢把朝中的事和顾筱说,顾筱有时会出主意,有时就静静听着,只要说完,沈羲和心里就好受许多。

    夫妻夫妻,越是相处的久,越能明白这两个字的涵义。

    夫妻之间,不是简单地过日子,不全是柴米油盐酱醋茶,其中有互相惦念,互相理解,互相记挂。

    脑子里想的全是她。

    还有其他的,沈羲和现在还不懂,但有往后余生去了解。

    顾筱:“在哪里都无所谓,我就盼着你做个好官,对百姓好,依律法办事,又有人情味,这样就行了,在哪里不重要。”

    做好官说着简单,做着难,郑昭是好官吗,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,百姓记着他的好,可是他有他的坏。

    顾筱想起科举文里沈羲和在盛京待了七八年,沈家日子才慢慢好过起来,也明白当官升职的不容易。

    慢慢来吧,有时候越是想一件事,越是办不成,不想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办好了。

    “你累了这么多天,终于休息了,就不要想了嘛,睡一会儿,陪孩子睡一会儿。”顾筱往沈羲和身边靠了靠,“你再不睡,孩子就要出来了,到时候她就躺在我们中间,小小一团。”

    沈羲和顿了顿,“不是做了小床,摇床吗。”

    顾筱:“……床做了是以防万一,万一她更喜欢睡大床怎么办,你总不能不让她睡吧。”

    自然是不能的。

    沈羲和拍拍顾筱肩膀,“不会,快睡吧。”

    春困夏乏,顾筱很快就睡了过去,沈羲和累了一个多月,手上动作越来越小,也睡了过去,只是这一觉没睡多久,便有人过来宣旨了。

    来的还是张宝忠,他来沈家有两次了,这回来忍不住打量这座宅子。

    这片的官宅都是以前建的,也就是说都住过人。

    三进三出的院子在盛京来说不算大,大门上贴了福字,门楹上贴了对联。

    上书——

    绿竹别其三分景,红梅正报万家春,横批是春来回大地。

    门口还挂了灯笼,这应该是过年的时候挂的,只是时常取下来打扫,看着干净。

    张宝忠推门进去,院子里也干净,小花小草,虽不是名贵之物,但别有一番意境。

    张宝忠顺着小路走过去,看见了个年轻小子,“沈大人可在家?洒家过来宣旨。”

    沈二娃认识张宝忠,看他一脸笑一定是喜事,“我小叔在家,我喊他去,公公先去堂厅坐一会儿!”

    沈二娃先给张宝忠和随行宫人倒了茶,然后去正屋喊周氏,周氏心慌慌地把沈羲和叫起来。

    就这样,两人还没睡半个时辰,就起来了。

    周氏让两人换身衣服,“快点的,别让人等急了,算了算了还是别着急了,小小大着肚子呢。”

    顾筱睡的有点懵,张宝忠过来宣旨,九成是好事,难不成郑昭一倒,沈羲和要升官了?

    她换了衣服,拉着沈羲和的手出去,只见张宝忠笑出了一脸褶子,“沈大人,这段日子辛苦了。”

    沈羲和:“为臣本分,应当的。”

    张宝忠道:“别的洒家就不说了,沈大人,接旨吧。”

    顾筱虽有身孕,可规矩就是规矩,还是要跪下接旨。

    一家人下跪接旨,张宝忠从宫人那取过明黄的圣旨,缓缓打开,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户部左侍郎沈羲和勤勉政事,造福一方,特命为督察御史,即日上任。赐白银百两,上好绸缎六匹,玉如意一柄,珍珠一斛。”

    沈家人面上驹是一喜,就当他们以为圣旨已经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