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节(第3/3页)


    缪曜文不知道卓然会怎么处理这种风格上的不和谐,是他迁就《螳》,还是通过大刀阔斧的改编,把原著小说的气质破坏殆尽,让《螳》的改编更似导演原创?

    这两条路,缪曜文觉得哪一条都不是好路。

    如果选第一条,那会使卓然失去使他声名鹊起的个人风格,好比屈大脚就小鞋,走路不顺畅,让人别扭。

    如果选第二条,那缪曜文就说不准了,也许是好事,毕竟卓然是极有才华的,他有制造惊喜的能力,可更大的可能是他选错了题材,天才往往愿意一意孤行,这可算天才文艺工作者们的通病。

    时间就这样在缪曜文的忧心里悄悄溜走。

    彩色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。

    入耳是嘈杂的蝉鸣跟喧闹的市声,映入眼帘的画面是一家在中原地区小城市随处可见的廉价餐馆。

    时间好像已经过了饭点,店里用餐的客人不多。

    胖老板娘躺在玻璃收银台后面的藤条躺椅上,几只风扇吱吱悠悠地在厅堂顶上转着,勉强带来一些风凉。

    有位用餐的客人用地道的方言跟老板娘打商量,要求开电视看看新闻。

    老板娘不耐烦地起身,踢踏着穿了不知多少年的塑料拖鞋,越过收银台,去东墙边上摁开了黑色大脑壳电视机的开关按钮。

    地方电视台播音员木呆呆的脸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中。

    普通话在这家餐馆里密集响起的本地方言声中显得格格不入,平铺直述的腔调播报了一起本地杀人案件的进展。

    凶手已经被逮捕归案,案件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。

    正是这条新闻激起了食客们的谈性。

    他们热烈地讲起了自己知道的消息,不知道距离最初的信息源已经倒腾过了几手,闹哄哄地参与话题,席间交头接耳,说什么的都有。

    不过左右离不开杀夫,漂亮女人,外遇这些颇引人联想的词汇,男人们啧啧称奇,一面心悸,一面又想入非非,好像把自己代入了奸夫的身份,言语间流露出一种市井气十足的猥琐与诲淫。

    看到此处,缪曜文下意识在黑暗里侧头去看何伟。

    而何伟也在同一时间看向了缪曜文。

    他俩都察觉到了这个开头的异样。

    太日常了,太平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