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节(第2/3页)

可以,很遗憾的是,目前没有那个人能通过迟念的标准。

    所以她选择不建立亲密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那她的那个小男朋友?”

    “我看过那个男孩子的照片,挺帅的,他应该脾气蛮好的吧。”

    “温和,爱笑,会聊天,是个小绅士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都知道日光灯不是自然光源,可黑夜里有盏灯在也是好的。迟念的情感洁癖也会有被她的内心需要所压到的时候,她才十七岁,她并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。”

    几年前心理咨询师说出的话,迟立记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几年之后,再一次咨询完毕,咨询师又告诉迟立:“这一次因为过度入戏带来的情绪控制能力崩塌不完全是坏事。这给了迟念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内心理智的借口,不是因为她太脆弱,而是因为她塑造陈罔市时投入太深了,所以她才崩溃,这让她的理智松动了,给情感打开了通道。

    哪怕是痛苦的负面情绪爆发,也是一种宣泄。

    迟小姐通过多年自我规训和控制,已经让坚硬,理智那部分内化了,我希望的是她能学会表现她不喜欢的那部分她自己,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平衡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做了演员,也许她不会面对这种崩塌,可是没有如果。”

    迟立忍不住问咨询师:“那是不是说,如果她不继续这种强度的表演,情况就会好转?我跟你讲过,她爸爸的意思是希望她将来接手维扬。”

    “迟女士,我希望您明白表演不是致病的因,更像是一剂引子,也是一副药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的意思是,不仅不应该反对,反而应该支持她继续演下去?”

    “迟女士,迟小姐已经成年很久了,而且,她并不缺乏主见。我想,你还是听听迟小姐自己的说法比较好,视频的最后一部份有宋先生参与,其实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,迟小姐她并不排斥交流,她主动性很强。”

    视频里迟念是以一个第三人称故事开头的。

    “有个小姑娘,她父母都是聪明俊秀的人物,可是比较遗憾的是她不这样,她是个普通小孩,而她的父母又是一对新手父母,还很忙。

    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,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,应该会说话能在椅子上坐定的时候就被送去学古琴。

    可是很遗憾,学到第三天,专门请来的老师就跟这对年轻父母直说孩子天分不够,当个爱好陶冶情操吧。

    年轻父母对外当然是说,学这个,不为什么,只是懂门乐器比较好,古琴高雅,女孩子学了性子能文静些。

    可在心里,不失望是不可能的,他们俩都是俊秀人物,做事从来都是一点就透,一学就会。

    第一次做父母,怎么会不对孩子抱有很高期望呢?

    小女孩感受到了这种失望的情绪,她听到了父母的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“我记得我小时候不这样啊。”

    “以后怕是有的熬。”

    “只能慢慢教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个问题,我发现念念越长越像我妈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,长相倒是不会让人发愁,将来比我们俩都强。”

    “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么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小女孩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,有些事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,这不是比别人多练几次,多花时间就能弥补的。

    小女孩的父母因为缺少经验又忙于生意,便单纯地以为孩子在智力发育成熟之前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的。

    孩子缺乏对人世的知识与阅历,她确实听不明白父母话语里含蓄的机锋。

    可她懂得情绪,她在知道什么是失望之前感受到了失望,在明白什么是敷衍之前感受到了敷衍。

    等她长大后,当她回看过去那个小女孩的时候,她会觉得有些可笑,怎么那么郑重其事呢,居然会产生一种类似“绝望”的情绪。

    在后来的岁月里,她在不同情况下,反复经历过来自父母的这种情绪冲击。

   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