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节(第4/4页)

相比较起来利弊衡量还真好不说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那天许清元在御花园中明确表示她想进入翰林院, 或许皇帝真的会安排她任知产司郎中。

    不过既然他要长期利用许清元,那对方的心情也要顾及一二,再说如今也确实需要她来打破翰林院不任女官的规则。所以两人算是给黄尚书设下一个局, 端看对方是如何选择。

    许清元觉得黄尚书是个眼光极度老辣的人,如果不是为了象征意义,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走马上任知产司, 因为这就是她最好的选择。所幸对方火眼金睛,出手果断, 也正好斩断了许清元的一丝丝遗憾。

    不久后,新衙门成立的第一天, 佟三娘排队一上午才终于将自己的专利技术登记在官府册单上, 她怀着莫名的兴奋找到许清元,分享自己的感受心情。

    许清元正在东昌街院子里吃饭, 她没像佟三娘那样激动, 而是放下筷子语重心长地跟她说:“现在才算是刚刚开始, 如果你需要,我可以帮你,但有个条件。”

    佟三娘立刻点头:“那当然好啊!有什么条件您尽管提,将来赚了钱,我分您一半!”

    许清元摇摇头:“我不要钱, 也不要名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要什么?”佟三娘疑惑地问。

    “我要一个实践可行的成功模式。”说完后,许清元拿起筷子继续吃饭。

    佟三娘不太明白地想要再次询问, 但见对方没有作答的意思, 只好作罢, 反正许清元怎么说她就怎么做,一定不会有错。

    半月后,三娘纺业正式开张。虽然店铺面积很小,但她按照许清元的叮嘱将所有证件全部摆放在店内显眼的位置,所有纱线明码标价,不过价格较地摊货品高一点。

    因为竞争激烈,商店的生意并不算好,不过开头这几天她也没想过挣多少钱,而是按照许清元的建议,抓紧雇人搜集其他商户侵权的证据,并集中提交到知产司衙门处。

    说起来这一块的材料还都是许清元帮忙整理的,这些材料文件繁多、数量庞大,佟三娘看着就头疼,可经过许清元之手规整之后,连她这个律法的门外汉都觉得十分通顺有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