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29节(第2/3页)

去问问我公公。”

    没一会儿,陈家娘子就问完回来了,许家的两位老人还有两个孩子搁几天前就没出来过,说是有辆马车,不知道是走亲戚去了还是干嘛去了。

    姜棠心想,不是真把人送走了吧。若是真把两个老的送走,那生意可以给王氏做。

    有了面摊和馄饨摊子,她还可以卖别的吃食。

    现在馄饨摊子和面摊都已经回本了,加起来一天有二两多银子的进项。

    一个月三十天,不是天天都能出摊,但差不多能有二十天,一个月就是四十多两银子。

    她离开永宁侯府带来了十三两银子,两个摊子成本差不多九两银子,如今已经回本了,还额外赚了十三两银子。

    上个月蛋黄酥的分成是八十六两,但买首饰用了三十六两,做蛋糕花了二两多银子,还有随礼的八两银子,一共花了四十六两。

    姜棠现在一共有六十四两的存钱,首饰虽不多,但能撑的过大场面。

    出来一个月,各个方面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,虽然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孤单,没在侯府热闹,但她不是还有两条小狗陪着。

    再说,她总得认识新的人。

    姜棠把点金抱到怀里,小狗奶乎乎地叫着,伸着前腿让她给挠下巴。

    姜棠抱了一会儿,又抱抱在下面晃尾巴的乌金,这才起身去许家。

    开门的是王氏的小闺女,四岁大,梳着两个小辫子,神情怯生生的,盯着姜棠看了好一会儿才问,“你找谁呀?”

    姜棠道:“你娘在不在家?”

    小姑娘去里面喊人,王氏从里头出来,“在的在的,是姜姑娘吗!”

    王氏快步走到门口,眼睛里透着惊喜,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儿,“我在,姜姑娘快进来。”

    许家少有的安静,她家在刘家的左边,往常孩子多闹腾,姜棠送过东西,前两次来的时候应该就是王氏侄子开的门,一把把东西拿走,最后进了谁的肚子姜棠也不清楚。

    王氏领着姜棠进屋,解释道:“我公婆还有侄子回老家了。”

    具体怎么回的王氏没细说,冲姜棠笑了笑,“姜姑娘是找人卖东西吗,我能干!”

    王氏个子小,以往看着不起眼,现在却透出一股精明能干劲儿来。

    姜棠点了下头,“嫂子先别急,我的确是为了生意的事儿来的,咱们慢慢说吧。”

    姜棠想卖锅盔,里面能加蛋加菜,不在码头摆摊,也不是刘大嫂摆摊的巷口,而是书院门口。

    这回做的锅盔和给顾见山送的还有所不同,圆饼,中间切开能加馅儿,烙出来金黄酥脆,里面的肉馅儿软嫩入味,再加上煎鸡蛋和别的,一个饼三四文钱,料放的足,用油纸捧着吃,秋冬应该好卖。

    松山书院离得远些,每逢十五放一天半,中午放假第二天晚上回来。

    其余时间都是吃里面的饭堂。

    听顾湘珺说,那里吃的不好,清汤寡水的,她兄长都饿瘦了。

    外头应该有不少小吃摊,毕竟学生多,都出来买吃的打牙祭。去松山书院读书的人不在少数,有钱的也多。

    姜棠觉得生意会不错,只不过推着车过去要大半个时辰,也只能中午卖。

    就看王氏愿不愿受这个累了。

    姜棠几句话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,王氏听完猛点头,“我乐意的姜姑娘。”

    有啥不乐意的,不比一天猫在家里绣帕子强。

    家里有孩子,大女儿都十二了,早就会做饭了。

    小儿子一岁多,王氏是有些不放心,但姐姐能带,实在不行托人照顾,给钱也行。

    总比她婆婆强,给钱了还不管带孩子,扒着他们一家,恨不得把骨髓都吸干净。

    姜棠:“那日没让嫂子卖面也是因为婶子,现在婶子离开盛京,我反倒放心些,嫂子别怪我。”

    王氏谢姜棠还来不及。

    她虽没读过什么书,但该明白的道理都明白。

    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