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教化之争(第4/4页)
“好,开门见山,我等乃是公羊儒家。原本是大明人士,但是大明的陛下太过暴戾,动不动就株连,不是明主。听闻陛下在南洋开国,所有的大臣九成九都是华夏中人,所以才来看看陛下。可是我等很失望。”老夫子沉痛道。
这是一个习惯,或者风气。儒家的人说服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去的。这倒是不是说他们错了,不是说要说服别人之前,首先要说服自己么?
钟元冷哼一声道:“失望什么?是朕也株连?还是说朕又杀了你们大明谁谁谁?”
这是一桩旧案。在武朝开国的第二年,也就是开元二年,大理苍山开出来一只部队,据说是因为大明的商贾谁谁谁被武朝杀了,所以过来要求赔偿,赔偿性命和金钱。说白了就是交出凶手还要给钱。当时给大明背书的就是一个儒家的书生。这件事,钟元可记得很清楚。
老夫子愣了愣,不明白钟元的敌意从何而来,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。因此没有被他带偏。
“陛下既然要将蛮夷化为华夏,当然要读圣贤书,行王化,讲道德仁义。这才是马下治江山的本质。可是陛下五年来,从未停止过杀伐,便是武朝的百姓也杀了不少。陛下认为这对么?”
钟元嘿嘿一笑道:“华夏是华夏,蛮夷是蛮夷,难道你以为,他们在武朝的治下,就是我武朝的子民么?”
老夫子叹息一声,从这一句中,他知道了武朝最大的问题。那就是皇帝本身就不喜欢治下的百姓,认为他们不是人。难怪他们喜欢大杀特杀!这是错的!我们要纠正他!
“陛下,皇帝宝座不是用来杀人或者掠夺的,皇冠之重,在于责任。既然陛下统治了他们,收取他们的赋税,那么陛下就应该为他们谋取福利,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。五千年前,炎黄还不是一家呢。现在可就是一家了。难道这是天生的么?所谓蛮夷,以仁义道德礼仪教化他,当然也能成为华夏的子民。这就是陛下您的责任与义务。陛下认为呢?”
钟元道:“若是仁义道德能够驯服百姓,那么朕问你,为何北边的狼世世代代来吃咱们华夏的血肉?这只打跑了就另一只来?你们的教化何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