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命归原】(匹夫夺志)第十三,十四章 一路向北3(第2/5页)

打包准备出发了,先坐着大绑腿,打绑腿是个技术活,松不得,紧不得,他还要把两把匕首直接绑进去。

    边绑着,一边思绪万千啊,体力恢复了,也容得了胡思乱想了。

    幺光顾了自己跑了,孔维佳咋样了?会不会都冲着她去啊?唉……要是那会不管呢?不管肯定不行,你不知道,那讲不了了,可你看着了,能当做没看着幺?做不到。

    但是做了,好像后果更严重,如果没把滕涛眼睛打瞎呢?估计除了多一个叫叶南飞的倒霉蛋,应该也没啥改变,人生可能就是有很多无奈的事,明知道没啥结果,但是你还必须得去做。

    老妈,老爸呢?那帮家伙会不会已经去了家里,会不会为难老爸,老妈?唉,,,,,,想起就头疼啊,自己这面亡命天涯了,自己处境更是头疼,本来是大好风光,满眼翠绿,微风从林间窜过,带走了仲夏的暑热,各种虫叫鸟鸣,此起彼伏,煞是热闹,但叶南飞听起来确是更烦躁,哪有心情欣赏呢。

    所以外部环境的美丑,好坏和个人当时的心境,主观感受有关,这也正是禅宗锁所的那种心境,所谓的禅,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是山的认知,后面的山已经不是前面的山,山没变化,变化的只是你的心境。

    他这一路走向的是未知与迷茫,大山里的前途,肯定是一片黑暗。

    如果这是由乡村走向城市,走向新的工作岗位,或者进入大学,再比如出国了,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了呢。

    但现在是走向无望的深山,内心有多郁闷时可想而知的,好在支撑他没有崩溃的是,他属于暂时逃离了更危险的县城,那地方现在可比深山老林还恐怖。

    一面胡思乱想,手里的活可没耽误,这是多年和老爸在一起锻炼的,手脚还算利索。

    背包从新打了,两个包混成一个,装不下的话,完全可以把褥垫,毯子,和帐布捆绑在外面,开外挂。

    还给自己做了一根拐杖,别小看这玩应,别以为只有老人才用这玩应。

    身体的这些器官和零部件,你必须合理的运用,合理的分配,既不能过度使用,因为那样容易造成伤害,很多伤害可能是无法修复的,很简单举一个例子,干农活,时间长了你会磨出茧子,以后就不怕磨了,但是你没锻炼出来的时候,就一次猛干,手肯定磨破皮。

    所以,身体不是光锻炼就能强壮的,而是在身体能补偿得过来的情况下锻炼,超过这个量,将适得其反其次是要尽量不要让一个器官承担所有,能分配出去的尽量分配出去,以减少压力,这样,不但避免伤害,更主要的是可以更持久,不能光靠年轻使蛮力。

    背包和拐杖就诠释了这个理论背包的背法有很多讲究,如果使用合理,包的重量分别会被肩,背,腰和胯一起分担,如果不合理的背法,往往都压力都集中在肩部,那样不但一会你就扛不住了,肩部也容易受伤。

    而拐杖,看着不起眼,其实可以分担腿部的压力,腿部膝盖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,特别是下坡,拐杖会帮助很大,成为人的第三条腿,哦,,,,不是第三条,应该是第四条腿。

    打绑腿的时候,叶南飞直接换了鞋,原来脚上穿的是,上海回力牌球鞋,这鞋很贵的,10多块一双,那时候人的一月工资才几十块。

    把黄胶鞋换上了。

    指南针用细绳栓在前大襟,这天还没黑,赶路的话不能走大路,只能在野外穿行,这没了指南针可是不行。

    在林间穿行可不是件轻松事,上岭下坡的,又是过山沟子,小溪,甸子。

    遇到庄稼地更是要命,黄豆地好走,但目标暴露了,距离老远就能看见地里有人,钻苞米地,那叫一个遭罪,而且身体暴露部位,被苞米叶子拉了以后,在出汗,哎吆,那个滋味哦。

    最后叶南飞还是决定最好天黑走大路,但是遇到村屯呢?就是晚上,村屯也不好经过,村里都没少养狗,而且都是放养,这猛的经过一生人,很难瞒得住它们。

    而晚上遇到村屯,在想从野外绕过去
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》》